要能注意到未来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才会不断校正路线,实现成功。
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创业,他们看到的可能是一个点子变成亿万富翁的戏剧性,或者一个成功者侃侃而谈的风光。但创业注定是孤独而艰辛的旅程。在成功之前,只有质疑,没有鲜花和掌声。
那么什么时候是成功呢?就算是马化腾、马云和李彦宏,也不敢安然高卧。在你自以为成功的时候,依然随时可能失败,每个人都如履薄冰。那些风光的背后,是无时不刻的大脑高速运转。是一次次挫折和失败边缘的挣扎。
在我看来,恰恰是逻辑问题,决定了创业企业的每一个决定和走向,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未来。开始时创业者每一个坚持或妥协,都会改变企业的命运。
选择当然没有对与错,只要决定就好。但逻辑一致性却关乎企业的向心力和未来发展前景。苹果为什么成功?因为他们里面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及在这个企业里,自己所做的事具有哪些作用。其他企业也是如此。
举例而言,甲和乙成为联合创始人,开发一款产品,如果缺乏逻辑一致性,只有短期目标一致的话,当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分歧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开始这可能只是细小的分歧,比如,产品面对高端还是低端,颜色是深绿还是嫩绿,但随着企业开始成长,这些细小的分歧却会是一个分水岭。
再比如,甲乙都一致,但对公司的部门设置有疑问,或者没有把每个部门的愿景和公司的发展形成一致(通常这都是非常费力的思考,但不会有很大成就感的事)。有的公司定位就是服务于最高端人群。但对于每个部门以及部门员工来说,自己的工作怎样体现在这种服务之中,却语焉不详,甚至有的地方会相互矛盾——明明说要让客户最尊贵,却告诉财务部门必须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目标;明明在内容部门说新闻理想,却要求经营部门要善于利用负面新闻等等。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就像火箭发射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样,企业创业时,想清楚每一个环节的逻辑走向,并且能取得逻辑的一致性,是成功非常关键的一环。
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每个员工都对自己的目标了然于胸,他们知道公司在做什么,每个人都知道;因为大家都在做一件事,所以大家才会更努力配合;逻辑的一致性也意味着话语体系的一致性,大家才有充分的合作和交流;因为大家能清楚的知道最终产品和自己的关系,他们对产品也就更有热情、更有参与感。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别人,你知道吗?你 iPhone 上的某个图标的配色是我们部门做的,那可是用在几亿用户的手机上啊。
但如果你的公司没有让每个人都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感,他们只是作为后勤部门存在的话,他们似乎都没有资格说这些事。更不要提参与感和荣誉感了。
逻辑一致当然也有坏处,那就是如果领导人缺乏预见性,无法掌控逻辑的舵驾驶企业这艘大船的时候,那么企业就会沿着老旧的路线,悲摧的走向没落。当加速下滑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其中有心无力,形势逆转很难。
解决的方案只有一个——这正是乔布斯成功的奥秘——那就是要在企业逻辑基础上,再建立一个基于逻辑的校正逻辑。即:在未来愿景基础上,不断的修正通往未来的愿景目标的具体路径。举例而言,诺基亚要做手机,连接世界。他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做出了结实耐用信号好的手机,然后他们开始不断的发展完善这一逻辑。应该说,这么做是逻辑一致的,而且效果很好。
但他们没有持续的校正愿景逻辑。因此,当他们根据愿景,建立了一整套逻辑之后,他们成功的统治了当时的手机市场。但他们没有及时发现愿景的变化,没有及时校正偏差,他们甚至还嘲笑苹果想做手机的努力,最终结果是,当他们发现真正的问题出现了以后,强行转舵已经不可能,而不转舵又会没落,从而失去了最宝贵的时间差。
柯达也是如此。当他们确立了相机廉价胶卷赚钱的模式以后,为了能让胶卷持续赚钱,他们甚至把数码专利束之高阁,因为这对他们过去的逻辑一致是有好处的。最终是他们陷入了破产保护。
微软是最近的又一个例子。当他们合作的时候,我就说他们抱团取暖不是为了成功,只是互相安慰。现在他们走到一起了,但在旧逻辑之下,他们的合作和合并都很难有实质的改进。微软必须重构其企业的整体逻辑,使每个人都服务于微软的一个共同目标,一切才有可能获得新生。
从目前来看,既坚持逻辑一致性,又能持续自我校正,进行颠覆性创新的,只有苹果(谷歌在这方面更多的体现的是其逻辑的包容性。他们通过广泛的吸纳,然后不断淘汰的方式来改进。这是另外一个案例,以后再说)。苹果最早是做电脑的,后来开始做电脑及周边产品(包括数码相机、打印机等,当时列入周边产品)。乔布斯归来后,削减产品线,明确了电脑是公司的主营产品。
随后,苹果推出 iPod 和 iTunes,乔布斯校正其理论,称,未来电脑是母舰,而 iPod、相机和书籍等,都是母舰的分离舱。从而确立了其既一体,又关联的产品布局。为了保证逻辑的一致性,苹果按照功能而非产品来划分部门。
“i”时代开始十年后,乔布斯再次校正其目标。在推出 iPhone 彻底改变世界之时,他宣称,“i”时代的母舰由电脑,转到云端。iMac 由原来的母舰,成为一个分离舱。也就是说,其逻辑变得更强大,而且和原来的逻辑也保持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没错,我是个果粉。不过抛开这一点,我们单独来看逻辑一致性问题,我认为,我的发现是中肯的。
先要构建企业的逻辑一致性。这一点也正是投资人所看重的:用一个简单命题,解决一个问题。一般而言,如果你能用十个字概括你的公司业务,大家都听得懂,你就成功了——这就是逻辑一致性的最简约概括,前提是,你能真的做到这一点,真的能解决问题。比如:取代U盘。再比如:让创业者不再有短板。
然后,每一个环节紧密配合,落实细节。实现比想象难 100 倍,如果你想到了,那么现实还是会比你想象的难 100 倍。没错,就是这么辛苦。尤其是当其他人不用这么细致的抠逻辑也一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的时候。
最后,还要让你的逻辑具有可扩展性。要能随时挑战不可能(其实是挑战逻辑的可扩展性),要能注意到未来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才会不断校正路线,实现成功。
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创业,他们看到的可能是一个点子变成亿万富翁的戏剧性,或者一个成功者侃侃而谈的风光。但创业注定是孤独而艰辛的旅程。在成功之前,只有质疑,没有鲜花和掌声。
那么什么时候是成功呢?就算是马化腾、马云和李彦宏,也不敢安然高卧。在你自以为成功的时候,依然随时可能失败,每个人都如履薄冰。那些风光的背后,是无时不刻的大脑高速运转。是一次次挫折和失败边缘的挣扎。
在我看来,恰恰是逻辑问题,决定了创业企业的每一个决定和走向,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未来。开始时创业者每一个坚持或妥协,都会改变企业的命运。
选择当然没有对与错,只要决定就好。但逻辑一致性却关乎企业的向心力和未来发展前景。苹果为什么成功?因为他们里面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及在这个企业里,自己所做的事具有哪些作用。其他企业也是如此。
举例而言,甲和乙成为联合创始人,开发一款产品,如果缺乏逻辑一致性,只有短期目标一致的话,当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分歧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开始这可能只是细小的分歧,比如,产品面对高端还是低端,颜色是深绿还是嫩绿,但随着企业开始成长,这些细小的分歧却会是一个分水岭。
再比如,甲乙都一致,但对公司的部门设置有疑问,或者没有把每个部门的愿景和公司的发展形成一致(通常这都是非常费力的思考,但不会有很大成就感的事)。有的公司定位就是服务于最高端人群。但对于每个部门以及部门员工来说,自己的工作怎样体现在这种服务之中,却语焉不详,甚至有的地方会相互矛盾——明明说要让客户最尊贵,却告诉财务部门必须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目标;明明在内容部门说新闻理想,却要求经营部门要善于利用负面新闻等等。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就像火箭发射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样,企业创业时,想清楚每一个环节的逻辑走向,并且能取得逻辑的一致性,是成功非常关键的一环。
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每个员工都对自己的目标了然于胸,他们知道公司在做什么,每个人都知道;因为大家都在做一件事,所以大家才会更努力配合;逻辑的一致性也意味着话语体系的一致性,大家才有充分的合作和交流;因为大家能清楚的知道最终产品和自己的关系,他们对产品也就更有热情、更有参与感。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别人,你知道吗?你 iPhone 上的某个图标的配色是我们部门做的,那可是用在几亿用户的手机上啊。
但如果你的公司没有让每个人都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感,他们只是作为后勤部门存在的话,他们似乎都没有资格说这些事。更不要提参与感和荣誉感了。
逻辑一致当然也有坏处,那就是如果领导人缺乏预见性,无法掌控逻辑的舵驾驶企业这艘大船的时候,那么企业就会沿着老旧的路线,悲摧的走向没落。当加速下滑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其中有心无力,形势逆转很难。
解决的方案只有一个——这正是乔布斯成功的奥秘——那就是要在企业逻辑基础上,再建立一个基于逻辑的校正逻辑。即:在未来愿景基础上,不断的修正通往未来的愿景目标的具体路径。举例而言,诺基亚要做手机,连接世界。他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做出了结实耐用信号好的手机,然后他们开始不断的发展完善这一逻辑。应该说,这么做是逻辑一致的,而且效果很好。
但他们没有持续的校正愿景逻辑。因此,当他们根据愿景,建立了一整套逻辑之后,他们成功的统治了当时的手机市场。但他们没有及时发现愿景的变化,没有及时校正偏差,他们甚至还嘲笑苹果想做手机的努力,最终结果是,当他们发现真正的问题出现了以后,强行转舵已经不可能,而不转舵又会没落,从而失去了最宝贵的时间差。
柯达也是如此。当他们确立了相机廉价胶卷赚钱的模式以后,为了能让胶卷持续赚钱,他们甚至把数码专利束之高阁,因为这对他们过去的逻辑一致是有好处的。最终是他们陷入了破产保护。
微软是最近的又一个例子。当他们合作的时候,我就说他们抱团取暖不是为了成功,只是互相安慰。现在他们走到一起了,但在旧逻辑之下,他们的合作和合并都很难有实质的改进。微软必须重构其企业的整体逻辑,使每个人都服务于微软的一个共同目标,一切才有可能获得新生。
从目前来看,既坚持逻辑一致性,又能持续自我校正,进行颠覆性创新的,只有苹果(谷歌在这方面更多的体现的是其逻辑的包容性。他们通过广泛的吸纳,然后不断淘汰的方式来改进。这是另外一个案例,以后再说)。苹果最早是做电脑的,后来开始做电脑及周边产品(包括数码相机、打印机等,当时列入周边产品)。乔布斯归来后,削减产品线,明确了电脑是公司的主营产品。
随后,苹果推出 iPod 和 iTunes,乔布斯校正其理论,称,未来电脑是母舰,而 iPod、相机和书籍等,都是母舰的分离舱。从而确立了其既一体,又关联的产品布局。为了保证逻辑的一致性,苹果按照功能而非产品来划分部门。
“i”时代开始十年后,乔布斯再次校正其目标。在推出 iPhone 彻底改变世界之时,他宣称,“i”时代的母舰由电脑,转到云端。iMac 由原来的母舰,成为一个分离舱。也就是说,其逻辑变得更强大,而且和原来的逻辑也保持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没错,我是个果粉。不过抛开这一点,我们单独来看逻辑一致性问题,我认为,我的发现是中肯的。
先要构建企业的逻辑一致性。这一点也正是投资人所看重的:用一个简单命题,解决一个问题。一般而言,如果你能用十个字概括你的公司业务,大家都听得懂,你就成功了——这就是逻辑一致性的最简约概括,前提是,你能真的做到这一点,真的能解决问题。比如:取代U盘。再比如:让创业者不再有短板。
然后,每一个环节紧密配合,落实细节。实现比想象难 100 倍,如果你想到了,那么现实还是会比你想象的难 100 倍。没错,就是这么辛苦。尤其是当其他人不用这么细致的抠逻辑也一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的时候。
最后,还要让你的逻辑具有可扩展性。要能随时挑战不可能(其实是挑战逻辑的可扩展性),要能注意到未来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才会不断校正路线,实现成功。
来自:博客园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xbcw.cn/post/3198/
- 转载请注明:必须在正文中标注并保留原文链接
- QQ群: PHP高手阵营官方总群(344148542)
- QQ群: Yii2.0开发(304864863)